TB天博·体育(中国)官方网站-登录入口TB天博·体育(中国)官方网站-登录入口

全国统一服务热线:400-123-4657

站内公告:

诚信为本,TB天博·体育(中国)官方网站

联系我们CONTACT

地址: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
传真:+86-123-4567
手机:13800000000
邮箱:admin@youweb.com

400-123-4657

行业资讯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天博体育官方 > 行业资讯

凯盛看“转”天博体育官方

2023-11-12点击量:976

  天博体育官方凯盛看“转”天博体育官方

  ●肥料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物资之一。长期以来,中国用占全球7%的耕地,养活着占全球20%的人口,创造了世界奇迹。中国粮食高产,肥料功不可没。

  ●曾经,高产作物越来越多,一些农民摒弃了传统的耕作方式,依靠化肥催土,使土地得不到休耕,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越来越低,化肥弊端逐步显现。

  ●早在2008年之前,国家发改委就推出了抗病微生物功能工程项目,旨在用微生物肥解决土壤病害,减少化学农药对土壤的伤害。

  ●增加研发费,更新品种,探索新出路,在深化农用发酵领域的基础上,向饲料添加剂和医药发酵领域发力。

  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,建立以企业为主体、市场为导向、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,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,促进科技成果转化。

  为了让土地增产增收,农户一度过量使用化肥,造成对耕地的某些破坏。对此,从上到下已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,国家层面上已逐步取消化肥补贴政策,提出化肥零增长要求。

  就在全国化肥行业低迷、企业日子维艰的背景下,曾做过化肥的山西凯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反而越来越火。这要归功于一个字:“转”。

  长期以来,我国用占全球7%的耕地,养活着占全球20%的人口,创造了世界奇迹。粮食如此“给力”,肥料功不可没。

  正是看中了这一点,王开成于1998年成立了山西凯盛肥业有限公司,奋战于为粮食提供“粮食”的事业当中。然而,经过10年发展,由于成本高,利润少,同质化竞争激烈,导致凯盛肥业度日维艰。与丰喜等一些大公司相比,在规模上不占优势的凯盛公司意识到,再沿着化肥这条道往前走,“必死无疑”。

  怎么办?经过深入调查,凯盛董事长王开成果断作出两个决定:一是“砍”,二是“转”。

  “砍,就是收缩业务。忍痛砍掉所有化肥品种,只保留初创时的几个水溶性生物肥品种。这一砍,仅化肥生产设备等直接损失就达2000万元,间接损失更是没法统计。”凯盛公司总经理王经君说。

  思来想去,凯盛最终没有跨界,没有胡转,而是选择做自己熟悉的事情,走差异性战略,研发生物肥,向肥料产业中高端迈进。

  生物肥自古就有。早在几千年前,我们的老祖宗就会用禽畜粪便、草木灰等土法,生产天然生物肥。随着时代的变迁,老祖宗培出来的生物肥,因其养分含量低,操作复杂,难以适应农作物大规模的生产种植,加之天然生物肥原料不易得到等原因,这一土法生产方式渐渐被摒弃。随之,农家肥用量越来越少,而化肥的用量却日渐增多。

  农户过量使用化肥的弊端逐步显现,有的地方土壤板结,土地有机质含量下降,农作物品质变差。这已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,从多年前就开始大力提倡使用生物肥料。

  基于此,凯盛公司决定做运城第一个吃“螃蟹”的人——将公司更名为山西凯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,全力研发微生物肥。

  2009年,凯盛正式进军微生物肥领域。这在全国虽不算早,但在全省来说,微生物肥还是“零”。凯盛相关负责人前往中国农科院,花200万元买断了一个生物防病虫菌种。

  为啥选这个菌种?王经君介绍,早在2008年之前,国家发改委就推出了抗病微生物功能工程项目,因为微生物在解决土壤病害,减少化学农药对土壤伤害方面效果较好,是市场急需的。既然国家扶持,那就抓紧去干。

  凯盛研发的第一个产品——微生物菌剂奥瑞根,使农用肥料进入了新时代。没料到,产品一投入市场,竟遇到了麻烦。“内外交困”,王经君用4个字形容当时的困境。

  于内,公司生产出来的产品,到底适不适应市场,它有什么特性、特点,推广销售人员搞不懂,他们不知道它的优势在哪儿,在给别人介绍的时候,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。

  于外,代理商和农户根本不认可他们的新产品,“这东西能起什么作用,不用!”对上门销售的推广人员,他们直接予以拒绝。

  由于对公司新产品失去了信心,多名推销人员在看不到市场前景的情况下,相继流失,转投别的公司,继续销售传统肥料。

  王开成压力“山大”,因为自从决定转型后,凯盛征地100多亩,建新址、投设备、聘专家、买菌种,花了1亿多元,终于于2011年年底生产了20吨微生物菌剂。没想到,在2012年用了整整一年时间才卖完,销售额才几百万元。

  辛辛苦苦干了一年,没有赚钱,还赔了200多万元。由于看不到希望,王开成曾有一丝后悔,悔当初怎么没有转行房地产挣快钱呢。

  但世上没有后悔药,再难也要坚持,再痛也要忍着。在不断总结中,凯盛人发现了问题症结:2012年虽然微生物肥销量不好,但这个产品确实起作用了,只是有的地方用法、用量不对。

  “我们对自己的产品很有信心。”王经君说,一个负责山东区域的老业务员反馈回来的信息说,他在凯盛十来年了,只有这个产品效果最好,在市场上深受欢迎。尽管人们认可的少,但用过的客户都给予了充分肯定。

  这边产品赔钱,看不到前景;那边每年还在增加投入搞研发,凯盛走的是什么棋?

  “坚持就是胜利。虽然农用生物肥料只有这一个产品,但产品在不断升级,不断完善。同时,我们还在人用医药发酵领域研发了其他产品。”王经君说。

  苦尽甘来。2013年年初,转机终于出现了,当年的销售量慢慢变大,到2013年年底,他们的微生物肥产销基本持平,2014年开始盈利,现在每年的销售收入呈现出递增之势。

  2013年初,凯盛和一位在英国的华人共同投资成立了上海凯盛研发中心,主攻医药发酵。对方提供菌种,凯盛进行量产。研发中心生产的医药产品有青蒿素、L—精氨酸、氨糖。“目前销售非常好,仅氨糖一项,年收入就达四五千万元。”王经君介绍。

  2014年,凯盛生物大幅度增加研发费用,一方面加快更新品种步伐,一方面向其他领域进军,涉足饲料添加剂发酵领域和医药发酵领域。

  “越在困难的时候,心态越要好。”王经君表示,不管多难,他们都要持续向科研“砸钱”,持续进行创新。即便研发失败了,但那也是一种经验。他们要走差异化道路,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,靠不断研发赢得未来。

  2015年,凯盛和东北农业大学就一菌种开展合作。“对方提供技术,凯盛负责量产。”王经君说,这是凯盛进军养殖领域的一个新实践,他们共同开发的家畜家禽饲料添加剂,可以保护动物肠道,使减少家畜家禽生病。

  从刚开始的买断菌种自己研发,到后来的长期合作,共同受益,随着合作方式的转变,凯盛在微生物肥研发中的风险大大降低。

  2017年5月份,凯盛又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达成合作意向,签了共同研发合同。

  “我们的生物发酵技术主要用在3个领域:农用、兽用和医用。现在,我们菌种和生产技术都已具备,除了已经投入市场的一些产品,还储备了很多产品,一旦市场有需要,马上就可以投产。真正做到生产一批,研发一批,储备一批。”王经君说,目前,科技对企业的贡献率已达90%以上。

  在加大对外合作力度搞科研的同时,凯盛非常重视内部科研团队建设。目前,凯盛拥有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,研发团队有三四十人,负责稳固、提升现有产品,对接合作单位研发的新型产品,进行产业化转化。

  “我们的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每年投入都在四五百万元,研发人员的年薪在10万元以上。”王经君介绍,对于研发人员,不管哪一方面待遇,在全公司都是最好的。

  持续向科研“砸钱”,“砸”来“柳暗花明”。如今,凯盛的销售额每年呈30%~50%的速度增长。科技创新,让凯盛在市场上永葆活力,进入了满负荷生产、全年产销两旺的新时期。

  “进入生物发酵领域后,我们看问题的思路都不一样了。只有给客户创造价值,给用户创造价值,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。”王经君说,下一步,凯盛将在医药领域发力,使医用和农用两个系列齐头并进。